3月21日,在2013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来自国内外钢铁企业、铁矿石供应商、相关研究机构、投资贸易单位的专家、代表们齐聚一堂,从定价、供求、采购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对铁矿石市场走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代表认为,当前,推动建立合理透明的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杜绝市场炒作、人为抬价,对中国钢铁行业而言十分迫切。
定价之殇:公平透明有多难
“当前大矿商普遍采用的看似公正的普氏指数定价模式,以仅占总销量6%~9%矿石的价格信息作为主要样本来决定大部分长期协议价格,对广大钢铁企业来说既不合理,也不公平。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针对铁矿石定价机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据了解,随着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的瓦解,以铁矿石指数为基础的现货季度、月度甚至每日定价成为主导。然而,业内对以三大矿山为主导的指数定价模式的质疑日益强烈。宝钢股份总经理助理、原料采购中心总经理张典波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当前指数样本代表性过小的问题依然存在,少数交易决定多数买卖价格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善,市场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有待加强。另一位钢厂代表也表示,普氏指数确实不透明,而且有人为操作的嫌疑。
“我们非常希望增加透明公平的第三方平台交易量来发现合理真实的市场价格。”张典波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宝钢目前都是长协矿,主要是因为当前现货平台上可供购买的铁矿石供给量还是较少。“我曾经和几家国外矿商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是其主要的铁矿石资源都用作长协交易了。对于宝钢这样的企业,保生产是第一要义,我们当然更希望现货平台的供应量越来越充足,这样企业就多了一个选择。”
从长远考虑,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均衡稳定的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各方共赢协调发展。因此,推动形成合理透明的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应成为矿山企业、钢铁企业、铁矿石贸易商的共同追求。
鉴于此,张长富提出了建立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内铁矿石定价模式路线图:第一步,要共同努力把北京矿权交易所铁矿石现货市场办好,不断完善做大,提升现货市场的供应量和采购量;第二步,要提高现货市场服务质量,为供需双方公开、透明交易搭建平台;第三步,要通过现货平台上公平透明的交易和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发现中国铁矿石市场的现货交易价格,以此来指导铁矿石价格的形成,为长协矿提供定价的依据。
张长富建议,国家应依法加强铁矿石市场的监管,防止人为炒作、操控价格,同时要加强反垄断力度,力争建立健康有序的国际铁矿石市场秩序,形成公开、公平、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
供需之变:高价位缺少支撑
“从目前国际、国内铁矿石市场供需情况来分析,今后供求关系将趋于平衡,铁矿石价格将步入下行通道,2011年和2012年支撑铁矿石高价位的因素将不复存在。”张长富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钢材市场需求减弱,钢铁生产的增长速度放缓。预计,今后中国每年的钢产量增速为2%~3%。同时,在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钢材市场竞争激烈,钢材价格仍处于低价位水平,在成本的传导作用下,铁矿石价格不可能长期高位运行。
二是目前全球铁矿石的生产供应得到大幅提升。在过去几年高矿价的拉动下,国际矿山企业大量投资矿山建设,这些新投资建设的矿山将逐步释放产能,铁矿石将从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据统计,2012年四大矿山铁矿石总产量增加4054万吨。预计2013年全球矿山企业的铁矿石产量增量为6000万吨~7000万吨。铁矿石产量增速明显高于钢产量增速,国际铁矿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是我国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增强。这些年,我国钢铁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我国企业权益矿约增加2000多万吨,其中山钢增加500万吨,中信泰富增加500万吨,武钢增加700万吨
,首钢和鞍钢等都有一定量的增加。同时,近5年来,国内矿山铁矿石产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12年达到13.1亿吨,比2008年增长71.1%,如果矿价维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国内矿山还会继续增加产量,估计将增产原矿1亿吨。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明显提升。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马建明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我国钢铁工业正在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或保持平稳发展的时期,中国钢产量增速下降,国际市场铁矿石的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在供应增加、需求减缓的背景下,国际市场铁矿石的价格总体上存在下行压力。
《中国冶金报》记者在会上发现,认为矿价“跳水”的声音较多。与会专家代表虽对短期矿价预测意见不一,但普遍认为从长期看铁矿石价格必将震荡下行,不可能再出现如去年160美元/吨的高点。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铁矿石价格短期走势仍然坚挺。由于宽松的货币环境与日益走高的成本因素,铁矿石价格仍然具备价格支撑因素,目前市场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中小型钢厂将期货采购变为现货采购,钢厂普遍保持半个月左右的低库存,按需采购。综合各因素,第二季度铁矿石的价格可能继续下行。
张典波预计,今年铁矿石价格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后市走低的原因是五大矿山2013年扩产计划多数在下半年,下半年铁矿石大规模供应逐渐释放,产量增量显著。
分析师从供求关系变化角度分析了铁矿石市场走势。他认为,2013年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四个主要国家合计新增铁矿石产量6200万吨,由供需平衡状态向供大于求转变。短期铁矿石市场仍有恢复性反弹的动力,但连续两年的断崖式跳水行情恐难再现。
库存之辩:钢丝上的“舞蹈”
虽然铁矿石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但我国铁矿石原料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形势仍未发生改变。据有关方面预计,2013年,我国生铁产量将达到6.94亿吨,铁矿石成品矿需求量为11.1亿吨,同比增长4.0%,进口铁矿石7.6亿吨左右,进口铁矿石依存度仍将高达60%以上。有分析人士称,由于资源、安全、环境及税收等原因,指望通过矿山减税等措施来增加国产铁精粉的想法难以实现,未来中国钢铁行业对进口铁矿石仍将保持较高的依存度。
在这种情况下,钢厂更应该高度重视铁矿石采购战略,认真研究采购的方式、途径和时机,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会上,关于当前钢厂铁矿石低库存策略带来的利与弊,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思考与探讨。鞍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副总经理李达光表示,鞍钢的库存由过去的两个月压缩到现在的1个月,完全可以保证生产供应,起到了降低资金占用成本、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作用。
“低库存完全是钢厂在当前微利困境下的无奈之举,如同在钢丝上'跳舞’,风险很大。不同企业情况不同,有的离现货市场近,有的远,利弊无法衡量,但是做到低库存而不影响生产是非常难的。贸易商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与钢厂共担风险。”中化集团冶金能源部副总经理李玮表示。
那么库存多少才算合理呢?新余钢铁公司副总经理刘传伟认为,低库存是个相对概念,必须根据企业的规模发展等自身情况来考虑。
“存在即是合理,过去的1亿吨和今天7000万吨库存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张典波如是说。他提出,在预计今年铁矿石价格前高后低的大背景下,钢厂要谨慎对待以往的高库存策略,通过合理安排和精益化运作,制定合理的安全库存水平。
对于如何设立合理的安全库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高库存和低库存的企业应保持现状,切忌在两者间来回转变。
“已是低库存的没必要改变,而在安全库存之上的高库存可以适当降低,但也不倡导追求过低库存。”张典波强调,要从自身需求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和产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节奏,避免价格上涨时大规模盲目被动补库导致库存过高,引发过大风险。他还提出了钢铁企业采购避险手段———深入研究金融手段的合理使用,坚持套保避免投机,探索联合库存管理和共享机制。
“企业要认真分析铁矿石市场的供求形势,把握好采购节奏,维持好合理库存,不要盲目跟风、跟涨。”张长富如是说。
同时,与会代表对建立健康有序的铁矿石市场秩序也抱有强烈期待。张长富强调,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重点是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定期发布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为供需双方提供参照,防止人为操控哄抬价格;二是认真执行铁矿石合同审核备案制度,坚持代理制,通过有效的工作,促进健康有序铁矿石市场秩序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