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规划明年经济任务和目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外界普遍认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落实会”。
在此之前,中央决定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这也让今年的GDP目标备受关注。
“我们建议将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从今年的7.5%下调到7%,这样能把重点更多地放在防范行业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和房价上涨风险等问题上。但具体定多少,主要看就业指标。”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21个月“负增长”,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3%。
“好于预期,但问题仍然存在。中国经济依然没有从需求面疲弱、制造业不振的局面中完全走出,企业仍然困难。”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企业压力依然存在
让人担心的CPI在11月终于放缓了脚步。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上升3%,环比下降0.1%,增幅低于市场普遍预期。不过,中银国际证券仍警告称,部分行业通缩压力依然存在。
相比于CPI的稳定,11月份PPI同比下降1.4%,“负增长”已经持续了21个月。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
具体来看,11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9%,是引致当月PPI同比继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4.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4%。与此同时,11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跌。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同比下降5.5%、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2.6%、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2.0%、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7%。
“出厂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对未来经营的预期,这和月初发布的汇丰PMI数据相吻合。汇丰PMI显示,采购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回落至荣枯线下方,中小企业补库存的意愿不强。相比上月,无明显好转。未来PPI降幅会继续收窄,但回正仍需时间。”浙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郭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分析,我国经济持续回稳,但力度有限,未来出口和投资变化对PPI走势影响较大,不过明年PPI还是会比较低,数据不会太好。
“实体经济到目前为止表现糟糕,PPI长期处于下降状态,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未来比较重要的调控目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表示。
据郭磊介绍,尽管两个价格指数,CPI与PPI之间并无绝对的传导关系,但长期的价格背离,容易使企业利润减少、生产意愿降低,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
事实上,在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价格也将是讨论的议题之一。据祝宝良分析,明年的CPI或将定在3.5%,与今年持平。
GDP之争
GDP7%、CPI3.5%——这是官方智库为明年经济提出的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12月2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除GDP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外,其他目标基本维持不变,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仍为900万,广义货币为13%,财政赤字率仍在2%左右。
“GDP7%可以覆盖900万就业岗位,对调结构也很有利。”祝宝良表示。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等几部门发布2014年《经济蓝皮书》中却认为,2014年预计GDP增速在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8%。
在12月9日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3~2014)》指出,2013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同比增长7.7%、7.5%和7.8%。特别是8月份和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0.4%和10.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内生调整已经较为充分,经济运行进一步趋于平稳。制造业投资由于2013年前三季度已经向下调整得比较充分,未来有望能够保持平稳,但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弹;政府主导的投资将仍然在“稳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新一届政府立志加强结构调整,不可能采取大规模的刺激增长的做法,政府投资的效果将有所减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4年将呈稳中略降的趋势。
“我国经济从高速向目前7.5%左右的中速转换后,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中、前两年货币政策扩张后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和虚拟部门、政府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使政府债务风险增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减缓等。这些突出矛盾和风险是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大规模扩张政策的代价。”国家开发银行宏观经济形势研究组组长郭濂带队撰写的文章表示。
“GDP将决定明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如果仍然放在7.5%,可能改革力度不如预期中的大,但如果目标下调,则可以期待明年改革的执行力度。”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李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不过,不管是7%还是7.5%,相比之前,都是较为冷静客观的较低增长目标,有利于促改革、调结构,同时不影响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