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2012年末中国粗钢产能将达到10亿吨,而全年粗钢需求只有6.6亿吨,两者差距3亿多吨,因而得出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结论,将其归结为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跌落的首要原因,这是片面的。
一、粗钢产能利用率仍在80%左右,并未出现产能严重过剩
其实,2012年中国粗钢产能10亿吨的估算数据,只是到年末所有新增产能都已经竣工投产的数量,并非从年初一开始就有那样大的产能,即便到年中产能也到不了10亿吨。所以,从全年平均来看,实际粗钢产能应该没有传说的那么多,可能只是9亿多吨。我们取其中间值,姑且结论2012年全国粗钢产能为9.5亿吨。
另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累计,全国粗钢产量66013万吨,同比增长2.9%,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在7.2亿吨左右。据此对比9.5亿吨产能测算,2012年中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6%。虽然比较国际公认的80%合理水平低了一些,有些过剩,但却没有达到严重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7.2亿吨的粗钢产量,还只是统计数字。估计2012年全国实际粗钢产量超过7.5亿吨,甚至更多。如果保守一些,只按照7.6亿吨左右实际产量测算,2012年中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也将达到80%合理水平,并没有显示过剩,更遑论严重过剩了。换言之,所谓2012年中国粗钢产能严重过剩,依然只是“坊间传说”。
二、2012年国内钢价跌落祸首,不是产能过度释放
2012年中国钢材价格出现跌落。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上海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最低时跌破3300元/吨整数关口;兰格钢铁钢材价格综合指数,由年初169.5点回落到9月中旬的138.8点,跌幅近2成。
分析钢材价格跌落的主要原因,有人归结为过剩产能的大量释放。这也得不到统计数据支持。国家统计局告诉我们,2012年1-11月份累计,全国粗钢产量增幅不过是2.9%,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增幅也就3%左右,与以往10%以上的年度增速相比,确实属于历史很低水平。
实际上,2012年中国钢材市场所以供大于求,其“罪魁祸首”不是产能的过度释放,而是欧美债务危机恶化所引发的国内外实体经济需求疲弱。从2011年开始,中国GDP增速持续减速,一直下滑到2012年3季度的7.4%。最主要的消耗钢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汽车、造船、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其增长速度都有较大幅度回落,有些耗钢产品产量,譬如货车、小型拖拉机、摩托车、冰箱、民用钢质船舶、机床等,还出现了负增长。
不仅如此,实体经济需求的疲弱,还导致了市场信心的丧失。对于欧元区解体、美国跌入财政悬崖,以及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多重恐慌,使得整个钢铁产业链纷纷过度去库存,以至于必要的合理库存都被压缩抑制,进而加剧了市场需求疲弱。如果任其糟糕状况发展下去,即便粗钢产量完全不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也难以扭转市场颓势。
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很大改变的情况下,以全年3%左右的粗钢产量增幅,却支撑了全国8%左右的GDP增长,2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的工业增加值增长,以及12%的钢材直接出口增长,也确实不能说2012年中国粗钢产能释放过多,因此成为钢材价格跌落“元凶”。
当然,2012年钢材价格之所以走低,与粗钢产能规模巨大关系密切,由此引发恐慌阴霾令市场战战兢兢,但也确实不是价格跌落最主要的因素,或者说不上是主导性因素。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2012年9月份以后,尽管粗钢日产量继续创下新高,但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与信心恢复,全国钢材价格却大涨近3成,并拉动进口铁矿石飙升70%。
三、未来中国粗钢需求继续增长,10亿吨产能比较合适
按照国家统计数据,预计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7.2亿吨,同期钢材进口折算粗钢约为1400万吨,粗钢新增资源量在7.34亿吨左右。如果剔除全年新增社会库存3400万吨测算,2012年中国粗钢的消费总量(含钢材直接出口,下同)应该在7亿吨左右。如果考虑到2012年中国钢材市场的过度去库存行为,社会库存呈现下降趋势,那么2012年中国粗钢实际消费可能不少于7.3亿吨。
多数预测表明,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比上年提速。如果欧洲债务不出现大麻烦,美国顺利逾越财政悬崖,世界经济二次衰退得以避免,中国GDP增幅将在8.5%左右,甚至会向9%靠拢。如果考虑到新一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钢铁消耗力度较大的交通设施、住房等基本建设,8.5%左右的GDP增幅,完全可以实现5%以上的粗钢需求增速。据此测算,2013年中国粗钢需求(按照统计产量测算)可以达到或超过7.5亿吨。随着2014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其粗钢消费亦会提速,最迟到2015年,中国粗钢需求量即可达到或者超过8亿吨。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内,中国粗钢需求还将继续增长,直到跃上9亿吨台阶,甚至更多。这可不是一个梦。
今后中国粗钢需求9亿吨,主要动力来自于中国80后、90后及其子女,作为新消费人口,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所迸发的对于耗钢产品的超级消费力量;来自于世界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与人口迁徙,所产生的天文数字的基本建设;来自于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医疗、教育等民生方面许多历史建设欠账弥补;还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曾经100多年的工业化及其钢铁积蓄过程,中国要缩短到50年内完成,由此显著增强一段时期内的中国粗钢消费强度。这就直接、间接地创造了大量钢铁需求。即便9亿吨的粗钢需求,分散到13亿人口之中,也不过是人均690公斤。如果剔除因为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许多钢铁的直接与间接出口,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人均粗钢消费量可能不足600公斤,其继续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所以,未来中国9亿吨的粗钢需求量不足为奇。
按照今后几年中国粗钢需求8亿吨、9亿吨测算,总量10亿吨的粗钢产能,其产能利用率在80%至90%之间,其实是合适的,并不过剩,当然更不是什么严重过剩了。
四、粗钢产能膨胀博弈中,钢铁企业是正确一方
中国粗钢产能是否严重过剩?从跃上1亿吨台阶后就开始辩论,一直争论到目前的10亿吨。在这场争论之中,主管部门始终一个态度:不管是3亿吨、5亿吨、8亿吨还是10亿吨,都是产能严重过剩,必须减少而不能增多。
可是,由于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两化”进程持续不断,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持续不断,也就导致了中国钢铁需求的持续旺盛。20年左右时间内,粗钢需求从1亿吨快速攀升至7亿吨。正是在这个期间,中国钢铁企业,尤其是民营钢铁企业,敏锐地捕捉住这个商机,多方筹措资金,甚至不顾禁令,“违规建设”,开始了中国粗钢产能的迅速扩张进程,一直到2012年末的10亿吨规模。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中国粗钢产能辩论与博弈中,正确的一方应该是钢铁企业。确实难以想象,如果我们当初死守1亿吨、3亿吨、5亿吨的“产能红线”不予松动,在目前7亿吨需求的巨大冲击之下,中国钢材市场将是何等混乱?又将如何保障中国建设发展需要。
虽然钢铁企业在产能膨胀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违规扩能、过于分散、布局混乱、污染严重、落后技术、争抢原料等,但这些并不是产能规模本身问题。相反,上述问题的产生,与主管部门缺乏远见,严重低估中国粗钢需求,未能在产能扩张与原料资源战略方面未雨绸缪,及早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有着直接关系。
因为中国粗钢需求水平被严重低估,未能及早预见今后中国钢铁产能的巨大规模水平,未能及早预见中国钢铁工业对于进口高品位铁矿石的旺盛需求,也就未能提前境外原料资源布局,最终导致了铁矿石资源战略极为被动。由此可见,过早宣布中国粗钢产能严重过剩,一厢情愿指望铁矿石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使中国钢铁企业付出沉重代价,被迫承受进口铁矿石价格的持续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