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差异是形成欧洲不锈钢进出口失衡的主要原因。价格差异主要源于成本,成本差异是基于区域的环保以及工艺要求的差异,中国在近十年的时间内不锈钢行业快速发展是建立在镍生铁[有色商机:10-5镍生铁]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而这样的格局在欧洲是无法形成的,尤其是在环保层面。随着大量的中国不锈钢企业采用镍生铁的配料方式,从而加剧了镍金属的供应过剩,直观地表现为镍价行情的持续低迷,且这样的低迷态势持续了近3个年头,此过程中全球范围的不锈钢产能仍在持续增加,不锈钢行情的低迷态势已是不言而喻。
在这种利空环境下,全球范围的不锈钢企竞争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剧,欧洲钢企的产能利用率在不断的下降,为了缓解困境,欧洲钢企则是选择合并、缩减本土产能及向外转移部分产能等措施来化解危机。而这些举措相较于中国的不锈钢产业规模化的集群、技术的革新,显得收效甚微,从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区的不锈钢仍快速地涌进欧洲市场,这无疑已经触动了欧洲本土不锈钢企业的利益,相关钢企联合欧洲钢铁联盟向欧盟委员会发起申诉,反倾销调查也随之展开。
低价产品进口量的大增,导致西方国家国内供需矛盾凸显,竞争尤为激烈。为了降低自身的亏损,不得不通过“瘦身”方式来减缓困局。 2014年6月,美国钢铁公司近日称,受大量不公平进口的影响,该公司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McKeesport钢管厂和德克萨斯州的Bellville钢管厂将从8月份开始无限期停产,停产影响约260个工作岗位。上述两家钢管厂关闭后,该公司在美国剩有8家钢管厂,生产效率和利润或得到改善。
2014年7月,蒂森克虏伯对意大利的特尔尼特钢制定了重组计划,计划通过裁员来压缩成本,如果不能达到节省成本的目标,那么到2016年蒂森克虏伯将会关停特尔尼两台炉子中的一台。
欧洲不锈钢企业的缩减产能行为看似“被迫”,但也显示出欧洲钢企对不锈钢传统生产领域的优势不足的正视。降低本土传统生产的比例,对外有针对性的扩增产能或是欧洲不锈钢钢企将会采取的主要措施,且这样的举措已显端倪。其中冷轧产能及型材的扩增是欧洲不锈钢钢企对外扩增的显著特征,扩增对象有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家,冷轧及型材产能的输出对应的附加值相较炼钢领域较高,欧洲输出炼钢国家主要为南非、美国、马来西亚,其中马来西亚的巴鲁不锈钢项目的区域定位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